我國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

發布時間:2012-02-03

浏覽次數:31

       2011年,農業部認真落實國務院批複要求,加快推進實施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項目,繼2010年揭開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序幕之後,再次成功實施南極生物資源探捕,并在多個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:一是探捕規模增加。作業漁船從去年的2艘增加到5艘,産量從1846噸增加到16020噸;二是探捕時間延長。探捕調查時間從去年的23天延長到157天,從去年隻在南極的夏季生産延長到今年在南極的春、夏、秋3個季節開展生産;三是探捕範圍擴大。探捕站點從93個擴大到107個,探捕調查總面積增加了2萬平方海裡,采集了大量的南極磷蝦樣品和海洋生物環境數據;四是生産方式取得突破。通過在探捕船上加裝快速加工設備,初步實現了在船上同步加工磷蝦産品,作業方式從單純的捕撈發展到捕撈與加工處理同步進行,産品由單一的凍蝦發展到凍蝦、蝦粉、蝦肉、蝦膏等系列加工産品;五是履約能力不斷提高。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實施2年來,我國作為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成員國,加強對生産企業和船員的培訓、教育和管理,嚴格執行委員會各項措施和決議,包括入漁申請、進出公約區通報、産量月報、環保要求等,認真履行成員國義務,國際履約能力不斷提高。

南極海域蘊藏着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,其中最具開發潛力的是南極磷蝦,其儲量約6-10億噸,是全球單一物種蘊藏量最大的生物資源。根據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評估,南極海域磷蝦年可捕量為400萬噸,委員會規定的年捕撈限額為62萬噸。全世界共有中國、挪威、俄羅斯、韓國等10多個國家從事南極磷蝦捕撈,2010年總捕撈量為21萬噸。同世界發達國家比,我國目前在南極磷蝦的捕撈裝備和加工技術方面還較為落後。2012年,我部将繼續開展南極磷蝦捕撈和加工技術研究,進一步延長探捕時間,擴大探捕範圍,提高捕撈産量,增加産品品種,嚴格履行國際公約,推動我國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項目不斷取得新進展。(信息來源自:農業部漁業局)

 

Baidu
sogou